欢迎您到2026第15届上海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展览会
2026第15届上海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展览会
展会新闻 行业新闻 合作媒体
2025调味品半年报:谁在逆袭?谁在“掉队”?
作者:admin 来源: 访问:  时间:2025-09-25

半年报已经公布完毕,在市场格局加速重塑的2025年,调味品企业的中期业绩报告为行业提供了关键观察窗口。


本报告基于23家上市企业数据,通过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等多维度对比。一个显著特点是,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增长放缓,但与此同时分化在加剧,其背后也反映出企业的策略差异。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调味品行业呈现出增长放缓、分化加剧的特点。行业龙头表现稳健,市场地位巩固;而部分腰部企业则面临挑战,需寻求突破。同时,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渠道布局以及行业整合加速等也对调味品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来看,半年报中超过百亿营收的企业有3家,分别为海天味业、阜丰集团和梅花生物;营收超过50亿(100亿以下)的企业有2家,分别为星湖科技、安琪酵母营收超过10亿(50亿以下)的企业共有11家,其中5月在北交所新上市的百利食品以10.39亿营收也位列其中;此外,10亿营收以下的企业有7家,朱老六排在最末。


从营业收入变化看,有11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其中盐业3家上市企业均在其中,雪天盐业也是半年报中营收下滑最严重的企业:去年同比增长2.71%变为今年同比下降24.57%;此外,有12家企业营收增长,其中增幅最明显的是安琪酵母。


净利润层面,23家企业都收获了盈利,包括已经连续出现亏损的加加食品。不过,海天味业、梅花生物、阜丰集团3家企业收获双位数的盈利;有14家企业收获1亿元以上的盈利。而雪天盐业净利润仅有700多万,甚至低于刚回盈利赛道的加加食品。


从利润变化情况来看,有16家企业呈现增长,7家企业下降。


其中,加加食品以128.64%的增幅,扭转了去年-848.84%的颓势,成为今年中期业绩增幅最大的企业;阜丰集团、莲花控股、安记食品分别以72.10%、60.01%、58.61%的超过50%的增幅位列第2-4名;此外,雪天盐业、江盐集团、千禾味业、苏盐井神、中炬高新分别以-78.56%、-45.36%、-30.8%、-28.51%、-26.56%呈现双位数的下滑。


此外,23家企业中,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有11,分别为:海天味业、安琪酵母、莲花控股、恒顺醋业、安记食品、日辰股份、佳隆股份、阜丰集团、颐海国际、百利食品、幺麻子;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企业有6,分别为:苏盐井神、雪天盐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江盐集团、朱老六;增收不增利的企业1涪陵榨菜;增利不增收的企业有5,分别为:梅花生物、星湖科技、天味食品、加加食品、仲景食品。


总的来说,2025上半年增利不增收的企业最多。双增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利润增长都超过营收增长;双降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营收下降幅度都超过了利润下降幅度。说明行业在今年上半年利润率得以提升,关于变动原因,可能是采购成本下降,也可能是“降本增效”的成果开始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11家企业中,安琪酵母、莲花控股、恒顺醋业3家企业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在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6家企业中,除了朱老六之外了,剩下5家企业(苏盐井神、雪天盐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江盐集团)都出现了双位数的下降。


结合过去情况来看,莲花控股依旧延续了多期财报的较大涨幅。对此,上海至汇战略咨询首席顾问张戟老师表示:“自2022年添加剂双标事件以来,只有莲花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了业绩翻盘,这是最值得其它企业借鉴的;其中有抓住事件快速反应的因素,有充分利用大V主播带货传播的因素,也有利用国货潮大力推广的因素,还有利用线上声势迅速推进线下渠道建设的因素,这几项动作的有效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成效。”


如果只看A股,18家上市企业中期实现营收总计为601.43亿元,净利润总计为93.13亿元。与去年同期(总营收608.39亿元,归母净利润总和88.11亿元)相比,整体营收略降1.14%,净利润略增5.7%。这其中,营收增长为8家,另10家企业出现营收下滑。


细分机遇与挑战


分赛道来看,也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首先是酱油市场,呈现"龙头独涨、中小承压"特征


海天味业旗下酱油品类实现营收79.28亿元,同比增长9.14%;千禾味业旗下酱油品类实现营收8.39亿元,同比下滑16.09%;中炬高新旗下酱油品类实现收入12.98亿元,同比减少16.68%;加加食品旗下酱油品类实现营收4.26亿元,同比下降7.41%。

以酱油为核心产品的企业中,仅有海天味业一家实现了营收增长,其余均出现了双位数的下滑。这其中,有行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的原因。另一方面,其余三家企业也都有各自的困境。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国家政策下“零添加”即将退出市场,其中千禾又在今年3月经历了全网舆情,因此变动幅度较大。而“减盐”“有机”作为新的细分品类,目前各家企业正在布局,未来发展依旧有很多种可能性


值得关注的是,莲花控股作为味精龙头企业,其酱油等液态调味品营收0.6亿元、同比暴增916.79%,显示跨界品类拓展的潜力。对此,张戟认为,莲花算力业务和液态调味品的大幅增长都属于新兴业务的增长,基数小,所以增长幅度大。


食醋行业,目前仅有一家上市公司——恒顺醋业,今年上半年其醋系列产品实现营收7.39亿元,同比增长8.04%;其中一季度,食醋品类增长了19.1%,但在第二季度该品类又出现了0.97%的同比微跌,未来走势依旧存在不确定性


食醋要实现持续的增长本来就不容易。一个方面区域偏好明显,市场分散,行业格局很难在短期内打破。另一方面,多家调味品巨头都涉足了该领域。比如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旗下包括食醋、料酒在内的其他调味品收入就达到25.06亿元,同比增长16.73%;千禾味业旗下食醋品类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下滑21.51%;加加食品的食醋类营收为0.29亿元,同比下滑18.65%。


这类企业,可以通过酱油这一高流量产品带动食醋的销售,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专业醋企的竞争。因此,对于醋企来说,只盯着醋业很难突破,而应向结合地域风味的复合调味汁等领域多做探索


对于前几年的明星赛道——菜谱式调料,今年上半年两家主要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其中,天味食品的菜谱式调料实现营收8.96亿元,同比增长1.06%;颐海国际来自复合调味料的收入为4.92亿元,同比增长8.2%。这已经远没有了前几年高飞猛进的势头。


虽然菜谱式调料市场格局依旧未定,尤其是还有很多新产品待开发,且许多品类的认知和渗透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但相关数据显示,该领域2024年度CR5达到46.02%,集中度已然不低。对于新进入者,未来也许还有机会,但面对头部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


此外,火锅调料的市场,今年上半年,颐海国际火锅调料产品实现收入16.83亿元,同比下降3.7%;天味食品火锅调料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下滑12.85%。


虽然二者占据行业前两位,但因为菜谱式调料很大程度取代了火锅调料作为炒菜料的功能,因此可能引发该品类的集体份额收缩。


鲜味赛道,鸡精/鸡粉行业已经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虽然中炬高新、加加食品、佳隆股份等都有所涉及,但这一大的品类早已被雀巢和联合利华牢牢抓住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特别是鸡精市场,呈现雀巢旗下太太乐“一家独大”的局面,单一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已接近50%,其它品牌更偏重区域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鲜味赛道中,松鲜鲜开创的“松茸类”调味料今年迎来了爆发,各类松茸类调味料如雨后春笋,而更多企业——包括太太乐等巨头也加入了该赛道,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一方面,该品类将被进一步做大,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影响鸡精/鸡粉的市场体量。


盐业是依旧是最惨谈的赛道,三家上市公司,均出现了营利双降。对此,张戟老师认为:“盐企和味精行业有相似性,具有周期性发展的特性,目前来看盐企的食盐板块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一方面是向中高端发展,推出更多高品质、健康化的产品,甚至是推出更加复合化的调味品;另一方面则是跨区域拓展,这关系到未来盐企规模能否持续做大做强。”


据他介绍,目前,雪天、江盐、浙盐、苏盐等盐企都在进行战略布局,完善业务组合,强化省外拓展。其中雪天小包盐全国均价同比增加102元/吨,省内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省外市场中高端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6.4%,这些表现还是积极的。


研发投入与多元化布局


研发投入层面,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其中有12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有9家企业同比下降


研发增长最高的百利食品今年5月刚登录新三板,看来其在西式调味料领域还想要进一步发力;紧跟其后的莲花控股对于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表示,公司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毕竟,其新进入的算力领域是个高知识密度行业,何况其还跨界推出了一款饮料:红豆薏米水


恒顺醋业在换帅之后,也保持了研发经费的高增长,但正如前文所说,醋业的突围,关键是看其能否找对方向。研发经费增长达到19.42%的仲景食品在开发新品类上一直有自己不错的思路,而今年上半年其还公布了一款滋补产品:元气参


此外,涪陵榨菜的研发投入则主要为报告期榨菜创新团队—涪陵综合试验站项目、榨菜自动化去筋设备研发、豆瓣酱产品研发项目,健康益生榨菜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肉类预制食品开发研究等项目费用增加。


梅花生物则指出,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核心技术平台建设、菌种迭代优化与多品类创新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系统推进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业化演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聚焦底盘菌种构建、代谢通路设计、工艺路径优化及差异化产品布局,有效提升整体研发效率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千禾味业表示,报告期内,研发投入约4120.3万元,新引进先进设备,成立先进基础研究实验室,并与多家科研院所、专家展开合作,推动技术融合创新,其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方面。


盐业3家企业,虽然营利双降,但研发投入依旧在持续。其中,苏盐井神研发在今年上半年还增长了2.24%;江盐集团研发仅下降了0.71%;即使雪天盐业研发下降了11.32%,但与其归母净利润78.56%的下降幅度相比,其在研发的投入依旧可观


可以说,比拼产品力依旧是调味品行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之一。因此,虽然多家企业研发数据下滑,但对研发的重视依旧。


总体而言,调味品行业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并不是很好。18家A股公司总体营收相较去年下降,一方面说明行业确实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今年上半年餐饮业的表现有关。


但普遍来看,利润方面表现良好,这就为行业蓄势创造了机会。“零添加”的逐渐退场,新的品类在不断出现,市场在存量竞争时代,创新将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渠道的进一步分化以及闪购的兴起,调味品的渠道变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虽然半年报无法反应这一方面,但未来对行业的继续繁荣及核心企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声明:本文根据企业财报、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行业交流


上一篇:2025上半年,调味品行业“大拐弯”
下一篇:暂无